来源:新疆资深婚家律师 网址:http://xjls.viplaw.cn/ 时间:2016-08-30 11:08:29
赵年家的二层楼房
法院巧妙执行,欠债者14年后还钱
1994年,侯马人邓银凤将4吨塑料布赊给一家砖场。始料未及,这份两万元的债务,让她耗时14年追偿。
这笔债务执行难,难在债务人抢在法院执行前,协议离婚。妻子拥有全部家产,丈夫背着一身债务净身出户。面对执行法官,他只有一句话:“要钱没有,要命一条”。今年7月28日清晨,侯马法院执行庭法官从妻子房里将丈夫请回法院,终将这笔债务执行,本息合计3.3万元。
赊出塑料布 欠款要不回
邓银凤今年58岁,瘦瘦高高,人长得白,全身上下收拾得很利落,就连说话,语速也极快,一看就是那种精明能干的人。面对这笔“呆账”,取得最终胜利的她,兴致极高地讲述每个细节。
她几乎是侯马第一批下海的商人。1987年,她在侯马市内最繁华的紫金山街开店,经营塑料、橡胶制品。店面不大,利也很薄,邓银凤凭借价廉物美,招揽了许多老顾客。赵年(化名)就是其中的一位。
赵年是侯马市郊的农民,1992年开始在村里经营砖场,经常在邓银凤的商店买货。1994年的惊蛰过后,雨季就要来了。农历三月的一天上午,赵年和妻子来到邓银凤商店,要买遮砖坯用的塑料布。他用量很大,邓银凤店里没有那么多。“没想到他夫妻俩坐在店里就哭,那么伤心。”原来,砖场刚做好的几十万块砖坯,还没来得及烧,不用塑料布遮好,被雨一浇,全泡汤了,“工人的手工费一分都不能少啊!”夫妻俩不停地央求邓银凤给多进些货,救救他们一家。
由于是老顾客,邓银凤决定帮忙,再说每公斤3角多的利润也有些诱人。邓银凤凭借自己商场的关系,几个电话打过去,4吨塑料布就订购妥当。财力所限,邓银凤向城市信用社贷款2万元。当天下午,她用这笔贷款从绛县购回塑料布,加上自家商店几千元的塑料布,一并送到了赵家。
快到的时候,天空已经开始飘雨。见货到场,赵年兴奋地蹦了起来,不停地感谢,“邓大姐,你救了我们全家,急得正火烧屁股呢!”夫妻俩与工人们当即卸货,将全场的砖坯遮得严严实实。
看着他们忙活,邓银凤心里也替他们高兴。忙完了,她拿着货单让赵年结账,夫妻俩满脸愁苦:“邓大姐,我们现在没钱,等砖烧出来,换成钱,一定立即给你。”在赵氏夫妻不容置疑的保证声中,邓银凤让赵年打了个欠条,空手而归。“我总不能将塑料布再扒下来吧,再说他们保证得那么真诚。”
麦收时,赵妻将自家新磨的面给邓银凤扛去一袋子。“手里没闲钱,你先吃着面,等有了钱就还。”八月十五前,赵年又扛去一袋子苹果。年根,赵年还了2000元。
第二年,邓银凤开始催债,来到赵家时,发现他们已经盖起了二层小楼,五上五下,共十间房。“我就不高兴了,给了两口子几句,总不能欠着我的钱不还,你这里起楼吧。”但赵年夫妻总是以没钱为借口推托。
邓银凤骑着摩托车,经常从县城往村里跑,“不停地催”,但总是无功而返,一分钱也要不回来。
九十年代中期的两万元,对于邓银凤的小本生意来说,是很大的一笔数字。由于不能及时向信用社归还先前的贷款,她的贷款路子被堵死了。没有资金进货,她的生意越做越小,成了名真正的二道贩子。她开始向外县熟识的商店赊账,卖货后再给钱。“一块五合板,我从别的商店25元一块进货,自己拉回来,26元再卖了。”有一次,邓银凤押着一批货送到襄汾。买主没钱,保证过一两天就给。她甩下一句“等你有钱了再买吧”,直接把货拉回家。那时,她的经营格言是赊账等于自取灭亡!就这样,邓银凤胆小经营,卖点挣点,不敢往大做,更不敢赊账。这笔“呆账”,阻止了她做大做强的脚步。
1996年,依然没有任何要回钱的希望,邓银凤将赵年告到法院。然而,让她没想到,更为艰难的讨债之路才刚刚开始。
为保房产离婚 终没躲过执行
杀人偿命,欠债还钱!邓银凤的这场官司,当然胜诉。1996年4月,侯马市法院判决赵年归还邓银凤4吨塑料布钱,共21200元。
赵年还是那句话没钱,特意写出书面还款计划。一直到2001年,还是一分钱没有还。2001年4月,邓银凤交纳了执行费后,申请法院强制执行。
立案后,法院执行庭的法官去赵年家查封财产。出乎所有人的意料